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跑喪禮彈琵琶 生命有了新體認 2008-01-14



跑喪禮彈琵琶 生命有了新體認
2008/01/14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市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學生鄭任翔的另類打工,

是抱著琵琶在往生者的告別式上演奏。


他參加過30場以上的喪禮,

對生命也有了新的體認和看法。

(記者徐如宜/攝影)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學生鄭任翔從高中開始學琵琶,
因覺得琵琶的線條和音色都很美。

一年多前,透過國樂社學長的介紹,
鄭任翔接觸到這種特殊的打工方式,
為往生者喪禮伴奏。
「剛開始時情緒比較脆弱,演奏時心裡難過。」他覺得,送往生者一程,也是做善事。

告別式通常都是看時辰,鄭任翔常常不到6點就起床,帶著琵琶騎機車趕場。
「打工所得大概一次800到1000元,如果奠祭時親友多些,演奏的時間就會拉長。」
他承認最初接下工作的主要原因是金錢,覺得比其他工作好賺,但是後來反省到自己的價值觀錯誤,
不應該把錢財當成是第一考量,這樣的生活很可悲。有了新的體悟後,重新分配時間,不至於因打工而影響學業。

鄭任翔說,這樣的打工方式,遇到農民曆上適合喪葬的日子,
就算「大日」,可能要一天跑好幾場。
他平時就準備好黑衣、黑褲及團服,以示對亡者的尊重。

鄭任翔雖然不信邪,但有陣子真得不太順利,還出了小車禍,令他也不得不信;
有些喪祭禁忌仍盡量避開,還帶著平安符。

除了喪祭,鄭任翔也會接喜慶的案子。
悲喜之間,讓他對生命有了不同體認。

走向世界的琵琶 2003-10-20

走向世界的琵琶 - 文:許克巍(2003/10/20)


走過千年的歷史長河,琵琶,是中國最引以為傲的獨奏樂器之一,
在不同的時代,總展現不一樣的風采。

在西元三、四世紀時,中國一個動亂的時代,她走進了中國,
為中國人接受並脫胎換骨成中國代表性的樂器,
時隔一千多年,又正逢世界文化交流激盪的新世代,
琵琶,她會以何種姿態代表中國,走向世界舞台?

南北朝時由西域傳入中國的琵琶(曲項),早已搖身一變成為道地的中國樂器,
是中國人喜怒哀樂種種情緒的最佳代言人,
相較於唐代傳到日本的琵琶保留了傳統的形制和演奏方式:
“沒有品位,用撥子彈奏”;在中國發展的琵琶,
表現出更活潑及富於創造的精神,
幾乎在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個新面貌,
唐朝的裴洛兒就已經開始“廢撥改指”;

而拿琵琶的方法,也從原來的“首”朝下,逐漸往上仰,
最後變成現在的直立演奏;琵琶的音柱,也從頸上的“相”,
慢慢增加面板上的“品”,由沒有品柱最後增加到現在的六相二十四品(或更多),
顯然琵琶呼吸到最細微的潮流變化,而隨著時代的步伐一直前進,
和古琴明顯的不同,一千多年的唐琴還可以演奏傳世的各種琴曲,
但是近到民國四、五十年代以前的琵琶,
卻已經無法演奏近代創作的大量新作品。

琵琶,顯然有更開放的空間和敏銳的知覺來感應時代的脈動。


在一千多年前,中國音樂最頂盛的唐朝,
琵琶就取得了卓越的地位,白居易的《琵琶行》,
讓我們充份感受到潯陽江畔琵琶女精湛的技術,
和動人的演奏;唐以後一直到清的中後葉,
雖然琵琶沉寂了不少,
但在元代楊允孚“灤京雜詠”中描繪琵琶演奏的《海青拏天鵝》,
和明代“湯琵琶傳”中湯應曾演奏的《十面埋伏》,
仍留下滿天鵝叫,和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
如同音樂就在眼前;直到清嘉慶年間,


華秋蘋(1819)整理刊印中國第一部琵琶譜,
才揭開幾百年來琵琶在中國民間發展的面貌,
讓後人清楚看到琵琶歷代以來的樂譜(也許只是幾分之幾),
《十面埋伏》《海青拏天鵝》的的確確存在,


另外還有許多歷史文獻和文學作品未提到的樂曲,
這實在是琵琶史上最重要的大事之一,這份譜的刊印發行,
可說開啟清末民初琵琶發展的第二個高峰(第一次是在唐代),
形成近代琵琶四大流派─平湖派、浦東派、崇明派、
上海汪派(其中崇明派傳譜和其他三派較不同)。


傳統琵琶最主要的大套古曲,
《十面埋伏》《霸王卸甲》
《海青拏天鵝》《月兒高》《普庵咒》等,
在華秋蘋琵琶譜已經完整成形,
平湖派的李芳園根據“華秋蘋琵琶譜”中的
文板小曲再整理成新的文套曲《青蓮樂府》和《塞上曲》,
並另輯《潯陽琵琶》(後人改稱《春江花月夜》),
可說琵琶古曲大致底定,這四大流派,
今天我們仍可從各派的傳人看到其不同的演奏風格。


現代琵琶,又有更多元化的發展,從業餘走向專業,
琵琶已不僅是彈琵琶的人關起門來自己玩的樂器,
學作曲的也對表現力這麼豐富的樂器充滿好奇;


世界的門打開了,不少優秀琵琶演奏家走到國外,
又吸引了外國作曲家的興趣,開始著手為琵琶創作,
於是琵琶由歷史上文學的描述,到清晚期出現清楚而完整的樂譜,
直到現在百家齊鳴,甚至再傳到國外,形成歷史上第三次的高峰。


琵琶的演奏,也由傳統樂曲,
增加強調創作及開展複雜的技巧手法,
除了品評演奏家,同時也品評作曲家,
可以說創作意識的開放,將琵琶帶入新的領域。


於是我們看到當代琵琶大師劉德海,一個人就創作了系列的琵琶曲,
從早期改編自民歌的《草原小姐妹》《瀏陽河》等,
到中晚期創作的《人生五篇》─《秦俑》《童年》《天鵝》《老童》《春蠶》,
以及《宗教篇》《田園篇》等多首樂曲,
可以說靠個人的力量,就替琵琶開啟了一條新路,
這條路子也為後來許多琵琶演奏者追隨。


同樣致力於琵琶創作的,在台灣有王正平,
其個人也創作了《琵琶行》《水調歌頭》《滿江紅》《天祭》《春雷》
天問》《青羽綠簑衣》等多首琵琶獨奏、協奏曲,儼然另成一派。


除了以演奏家的姿態為琵琶打造新曲,
在作曲家的身份中從事大量琵琶曲創作,
香港的羅永暉應為第一人,
從早期在台灣創作現代曲風的《蠶》與《寒雲路》,
到後來返回香港後陸續寫的《一指禪》《千章掃》《潑墨仙人》等,


羅永暉為琵琶開創出絕對屬於他個人的一種現代中國精神。
琵琶既然已從傳統的中國走向世界,那麼她未來又會如何走,
關於這點,從過去到現在,看傳統樂曲到近代新作品的產生,
以及幅射向世界的發展,可以窺得一定脈絡。



一、傳統樂曲─民初以前

武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拏天鵝》
文曲:《月兒高》《青蓮樂府》《塞上曲》《潯陽琵琶》《普庵咒》
其他:《陽春白雪》等
這些古人智慧結晶的代表性樂曲,看似不多,
但每一首都表達了完整而不同的曲境,都是不可取代的。


二、民謠風的作品─50年代以後改編的作品

《趕花會》《瀏陽河》《草原小姐妹》《彝族舞曲》等
這些樂曲是琵琶走向新作品比較容易的作法,
結合傳統常用的變奏,和西方曲式的結構,
擷取一段好聽的民歌旋律,就產生一首新的琵琶曲。


三、創作的作品

演奏家的創作
劉天華:《改進操》《歌舞引》《虛籟》
劉天華無疑是開啟近代琵琶創作的第一人。

劉德海(大陸):《人生五篇》─
《秦俑》《童年》《天鵝》《老童》《春蠶》;

《宗教篇》《田園篇》

劉德海的作品可以說是繼近代四大流派後,
影響琵琶演奏最重要的一位。


王正平(台灣):《上花轎》《琵琶行》
《水調歌頭》《滿江紅》《天祭》《春雷》
《天問》《青羽綠簑衣》

在以大陸風格為主流的琵琶,
台灣的王正平創作出屬於自己一套的美學及演奏。


任鴻祥(大陸):《渭水情》
曲文軍(大陸):《秦川抒懷》
來自陜西的任鴻祥、曲文軍,創作出西北秦腔風格的琵琶曲。


吳 蠻(美國):《即興》《拼貼》
吾蠻被譽為將琵琶音樂帶到西方世界的重要演奏家。


作曲家的創作

吳祖強、王燕樵、劉德海:《草原小姐妹》琵琶協奏曲
顧冠仁(大陸):《花木蘭》琵琶協奏曲
趙季平(大陸):《祝福》琵琶協奏曲
唐建平(大陸):《春秋》琵琶協奏曲
羅永暉(香港):《蠶》《寒雲路》《一指禪》《千章掃》《潑墨仙人》等
盛宗亮(美國):《野蜂舞》


四、世界風格的加入

隨著越來越多的琵琶演奏家走向世界,
琵琶走進了不同的國家,當地的文化也加進了琵琶,
於是我們看到美國的吳蠻演奏許多外國人創作的琵琶曲,
琵琶開始跟大提琴、搖滾樂、吉它,或是任何樂器一同演奏;
日本的楊寶元、邵容也和當地的演奏家合作,
產生日本風味的琵琶曲,如《春之海》等;
香港的王靜和羅永暉合作無間,
演奏家卓越的演奏技術讓作曲家更能天馬行空的任意發揮,
創作出大量而高難度的現代風格作品;
加拿大的裘莉蓉也和吉它結成有趣的二重奏,
改編西方經典名曲,演奏出新的音響;


其他還有琵琶和曼陀鈴的演奏團體,
總之,放到世界海洋的琵琶,
都能在不同的環境發展出立足的一席之地。


琵琶,代表中國文化“用”的一面,“變”的一面,
展現出最大的空間,她柔軟悠遊於每一個時代,
開放給每一個人,讓各種新的意識加入,於是,
她走過了千年的中國,積累了傳世的經典名曲,
她走出了中國,敞開胸懷迎接世界,
讓來自各地旺盛的創造力豐富她的生命。


琵琶,中國的“樂器之王”,已經在新世紀找到她的立足點,
這一點,有傳統的精粹也有新的精神,
有豐厚過去的根基,也有現在豐沛的創造力,
至於未來,也將在這一條永不間斷的路看到她的新位置。


琵琶絃上說相思

琵琶絃上說相思

如何欣賞琵琶音樂
文化大學圖書館每週一課系列
許牧慈



琵琶的文化意象



腦海中的美麗故事
昭君和蕃
貴妃弟子
潯陽江頭的琵琶女
琵琶絃上說相思



記得小蘋初見,
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絃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
曾照彩雲歸。



也有許多陽剛的形象



竹林中的阮咸
執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
康崑崙與段善本
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維與鬱輪袍
唐三彩中怒目的天王



琵琶名家與風流軼事



楊貴妃……王公貴主,競為貴妃琵琶弟子
段善本與康崑崙……競賽與拜師
賀懷智………定場賀老
羅黑黑………簾後記曲
王維…………鬱輪袍
廉郊…………荷花池的蕤賓方響
曹剛、裴興奴……曹剛有右手,興奴有左手



起於邊塞馬上、傳達離愁別恨



朱絃聞岱谷,鑠質本多端。
半月分弦出,叢花拂面安。
將軍曾製曲,司馬屢陪觀。
本是邊頭樂,希君馬上彈。

唐 李嶠 琵琶



邊塞之聲、馬上之樂




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別離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遠道之怨



聲似胡兒彈舌語,愁如塞月恨邊雲;
閒人暫聽猶眉斂,可使和蕃公主聞。




胡中之樂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洲。涼洲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琵琶馬上彈,行路曲中難。
漢月正南遠,燕山直北寒。………




秦漢琵琶
秦漢琵琶



梨形曲項琵琶



盛唐首樂



宴飲遊戲歡樂生活



鄭中丞和她的琵琶

大忽雷

小忽雷


琵琶音樂的特色


剛勁直捷
出入雅俗
花指繁絃
具有現代音樂的元素


剛勁直截


琵琶是最為陽剛的樂器

點狀音------
強烈的凝聚力
要欣賞點的趣味
點的營造和線的張力

短韻--------
乾脆直截
富空間感
精巧的行韻變化



音色美感的選擇



硬木與軟木
厚板
共鳴箱
音孔
音色
音樂表現



琵琶的型制



清 姚燮《今樂考證》

琵琶頂曰「鳳尾頭」,其受軸處曰「軫」,
軫下折處曰「山口」,再下曰「頸」,
頸有「相」,相之下有「品」,
品下左右曰「鳳眼」,中曰「腹」,
其下繫絃之木曰「縛絃」,
背上折處之拱者曰「鳳凰台」,
背中曰「鳳眉」,首絃曰「子絃」,
次絃曰「中絃」,三絃曰「老絃」,
四絃曰「纏絃」。


出入雅俗之間

從歷史上的各種典故,想想看琵琶的演奏家們是哪些人物?

絃鼗苦役
和蕃公主
王公貴冑
青樓美人
沙場英雄
文人雅士
僧侶道人
竹林清客
多情天子
教坊內人
楊妃周后
關西大漢
乞兒盲女
市井小民
………………………

十三套大曲
十面埋伏
霸王卸甲
月兒高
春江花月夜
塞上曲
青蓮樂府
普庵咒
將軍令
陽春古曲
海青拿天鵝
陳隋
漢將軍令
平沙落雁

著名小曲及民間曲
瀛洲古調
小月兒高
魚兒戲水
飛花點翠
寒雀爭梅
頑童
獅子滾繡球
龍船
燈月交輝
大浪淘沙
寒鴉戲水
陳杏元

琵琶曲目
以結構分----小曲、大曲
以風格分----文曲、武曲、大曲
文曲抒情、武曲狀物、大曲兼備文武
傳統樂曲、現代演奏家作品、現代作曲家作品

第一本刊行的琵琶譜

文曲—塞上曲
宮怨春思
昭君怨
湘妃淚
妝台秋思
思漢
昭君之愁
文姬之恨
孤臣之憂
征夫之苦

塞上曲
行人朝走馬,直走薊城傍;
薊城通漢北,萬里別吳鄉。
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戰場。
軍書發上郡,春色渡河陽。
裊裊漢宮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橫笛斷君腸。

唐 于鵠

武曲---十面埋伏
音樂中的史詩
按事件經過形成樂曲結構
大量運用模擬聲響
模擬與音樂進行完美配合
匯組指法變奏鋪排樂曲高潮
琵琶的獨門樂曲

王猷定《四照堂文集‧湯琵琶傳》
而尤得意於《楚漢》一曲。
當其兩軍決鬥時,
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
徐而查之,有金聲、
鼓聲、劍弩聲,
人馬辟易聲;俄而無聲。
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
淒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
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
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
餘騎蹂踐爭項王聲。
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悲,
終而涕淚之無從也。
其感人如此。

十面埋伏
一、列營
分營
軍鼓
掌號
放炮
二、吹打
三、點將
四、排陣
五、走隊
六、埋伏
七、雞鳴山小戰
八、九里山大戰
戈戟聲
放炮
馬蹄
簫聲
八千子弟渙散聲
對雞山吶喊
垓下重圍
四面伏起
傳號收兵
九、項王敗陣
十、烏江自刎
十一、眾軍奏凱
十二、諸將爭功
十三、得勝回營

大曲---陽春白雪
展現功力之美
暢快、絕對音樂
大珠小珠落玉盤-----點的趣味

民間樂曲---龍船
鑼鼓與爭歌交替
模擬鑼鼓聲效
琵琶自兼打擊樂

市井生活中的姿態—小曲
魚兒戲水
頑童(小銀槍)
優美動聽的現代樂曲
彝族舞曲
新翻羽調綠腰
渭水情

草原小姐妹

花指繁絃
琵琶音樂的基礎—指法

素手紛其若飄兮,逸響薄於高粱;
弱腕忽以競騁兮,象驚電之絕光。
飛纖指以促柱兮,創發越以哀傷。
時旃搦以劫蹇兮,聲檄耀以激揚。
啟飛龍之秘引兮,逞奇妙手清商。


點狀音指法















帶起
連續音指法



夾彈
鳳點頭
各種指法快速連續

行韻指法









色彩性音響指法





並絃
擊板
虛滑
虛按

指法的神奇妙用

情境渲染
同音催拍的起頭
琵琶行頭
平沙落雁頭
十面頭
春江頭
聲響模擬
風聲
水聲
木魚聲
哭泣聲
鑼鼓聲
人馬雜沓聲

古老的樂器卻具有前衛的音樂元素

無聲不可入樂 、
模擬性能強烈
音色變化
骨幹曲譜
二度創作空間
一音具現一世界
具象音樂與未來派

加料鋼琴
機遇音樂

尹伊桑與譚盾的實踐

重新欣賞這首詩…您更有感覺了嗎?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絃絃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

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難;
水泉冷澀絃凝絕,凝結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闇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絃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